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

經濟學家及哲學家海耶克(Friedrich von Hayek, 1899-1992)

爽文摘2013-01-08:偉大的烏托邦(The Great Utopia)




香港蘋果集團轄下的爽報於 201318,刊登了一編文章,趁著美國總統大選民主和共和兩個主流的爭議下,比較凱恩斯 Keynes 和海耶克 Hayek 兩人的政治經濟哲學。可惜只提了簡略的介紹,而沒有把文章翻譯過來。本人在此希望以忠於原文的翻譯,供大家參考。

【美國國會上星期通過議案,向全國最富有的2%人口增加稅收。富人稅引起國內外激烈辯論,有美國輿論更形容總統奧巴馬是共產主義者。在去年美國大選期間,論者便把奧巴馬與羅姆尼之戰比喻為兩大經濟學宗師凱因斯(John Maynard Keynes)與海耶克之戰。

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4 年得主海耶克崇尚自由市場資本主義,對社會主義深惡痛絕。他在 1944年出版的著作《通往奴役之路》(The Road to Serfdom)影響深遠,當中一章《偉大的烏托邦》嚴厲警告社會主義的毒害:「民主在本質上是一種個人主義的制度,與社會主義有着不可調和的衝突。民主盡可能地賦予每一個人價值,而社會主義卻僅僅使每一個人成為一個工具、一個數字。」

梁振英獲黃袍加身晉身特首前後,曾多次反對香港賴以成功的「大市場小政府」理念。到底他和他的西環主子,要讓香港成為一個偉大的烏托邦,還是要把七百萬人趕上奴役之路?】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以下是文章內容的翻譯 ﹕

在民主制度的國家,很多人樂意讓政府主導一切的經濟活動,因為他們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和個人自由是可以共存的。可是,很多思想家早已經明白到,社會主義是最危害個人自由的。

在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 的作者,十八世紀法國歷史哲學家 Alexis de Tocqueville,就指出社會主義和個人自由的關係有如水火之不容﹕民主主義把個人自由的空間擴大,而社會主義則令個人成為微不足道,沒有獨特性的一個單元。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個者是毫無共通之處,除了共用『平等』這一個字。但兩者對『平等』的定義有很大的不同。民主主義著重的是自由之中的平等,而社會主義著重的是奴役和卑微之中的平等。

為了減少眾人的疑心,以至取得更多人的支持,鼓吹社會主義的人士就創造了『新自由』這個概念。明白到眾人對『自由』的愛戴,社會主義學者便大力推廣『經濟自由』。從以前簡單的一個概念,『自由』就潛移默化地,變了質。原始的『自由』是指不受制於別人,不受強權的束縛。變了質的『經濟自由』就是指每一個人都可以同樣得到物質的享受。最終,『經濟自由』就只不過是『劫富濟貧』的同意詞。

很多觀察歷史觀察家,都察覺到社會主義帶來了初時沒有預計到的後果。他們清楚看得出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(由大政府主導的社會),兩者其實都是大同小異。

大家夢以為邁進自由的大道,原來是帶我們進入奴役之路(香港的樓奴應該很有同感吧﹗)。原因是民主制度下的議會,是最不適合一個中央計劃制度 ( central planning) 之用。在一個有眾多意見的議會,決策的效率是最低的。因此越來越多的人,會不耐煩要求由一個中央核心團體取代議會,美其名就是要達到最高的效率( all in the name of efficiency)。最先出現的,會是一個經濟上的獨裁者,然後就會演變成政治上的獨裁者。

因此,議會便會淪為挑選一個獨攬大權的政府的機製,一個把獨裁者合法化,和合理化,的圖章。

由政府來帶領經濟,就必然產生獨裁政權,因為獨裁的政權就是最有效率的政權,亦都是最專制和最不容有異見的政權。

一個人民專政的政權 ( people's dictatorship),即使有個民主的包裝,只要它企圖策劃整個社會和經濟,就必然會把個人自由鏟除,有如任何一個獨裁者一樣。

在一個強逼每個人都要屈服於由中央策劃的目標的制度下,個人自由是不可以活著的。其實我們在以往戰爭的環境下,就最明顯看到這個事實。為著滿足戰爭需求的效率,社會任何一個人都喪失了自由。這個以前戰爭才出現的情景,恐怕便成為了慣例吧(*)


(*)FateAndTheFuture 附註獨裁政權也全球化了




1989 後,共產主義變歷史塵埃。2013 後,美國華爾街和中共為首的環球制度,也會變歷史塵埃
 

黨非國,中共非中國,抗共才是愛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