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

【反貪與政治鬥爭】李兆富 : 集權打貪,越打越貪

http://hk.apple.appledaily.com/news/art/20141205/18958643

大陸政府每個星期都有官員因貪污被懲處,但另一邊廂,外國勢力透明國際最新公佈的清廉印象指數,中共卻由80位,大跌至100位。

國務院發言人反駁,指中國肅貪不用跟隨外國人標準,並高舉「中國反腐敗取得舉世矚目成就」以及「由人民群眾公正評價」。諷刺是,大陸人民群眾普遍就是不信政府的道理操守;而且在一個言論自由嚴重受限的國度,說要讓人民群眾公正評價,又是何等脫離現實?

有中國特色的廉政工程究竟是甚麼一回事?打貪,我始終不信是事實的全部。清廉的社會,也不可能靠強權高壓迫出來。歷史教訓,越是專政獨裁封閉的統治,越易衍生出濫權徇私的行為。明王朝是中國史上最黑暗的專制統治,立國者朱元璋,雖然以嚴刑峻法整治貪官,但結果明朝仍然是中國史上貪污問題最嚴重的一段日子。接下來女真人的清王朝,制度上繼續集權專制,貪污問題也一直延續下來。

歷史上對處理貪污,最諷刺的仍莫過於中共,還未正式奪權,中共已經開始肅貪。話說在1934年,中華蘇維埃在江西瑞金槍斃了葉坪村蘇維埃主席謝步升。之後的80年,中共從來未停止過以貪污罪名檢舉黨員,但中國卻不見得更清廉。

真正建立清廉社會,其實就是限制公權力被用作謀取私利,重點在於限制公權力。可是在一黨專政的國度,限制權力的方法,就是在權力之上,再建立一層權力,如是者,權力沒有被削弱,只是轉移到另一些人的手上。說到底,對付貪污,以行政手段打擊,只是令到有貪的權力更集中在少數人手上,腐敗政府,就是這樣演變出來。

權力腐化,要社會清廉,首要任務就是避免權力集中。透明國際的清廉印象指數排名最高的國家,大多數在憲制上都有一定的權力制衡,當然,也有個別例子如新加坡。但有理由相信,在人口密集的都市,市民對政府預期和影響力也更大,監察也更嚴格。另外,新加坡相對其他地方,政府在經濟上更傾向自由放任,干預少,貪污的機會也大減。事實上,大多數清廉的政府,都是傾向自由放任。

分權制衡和對干預自制保守,其實不是甚麼西方的價值。話說曾幾何時在中國,像唐宋兩個王朝,早就有類似的構想,當時的皇室和官僚,在經濟干預也更為自制保守。只是今天的統治階層,刻意對歷史含糊,甚至透過扭曲事實,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。

香港許多人直覺地相信,是因為有廉政公署,但錯覺只是美麗的誤會。我並非要抹煞廉署的功勞,但太過吹捧廉署這種沒有問責的行政機關,只會令政策失焦。事實上,由1970年代,英國殖民地政府進行了連串微觀政策改革,理順了香港的貪污問題:(一)為了打擊非法賭博,政府讓馬會專利合法化辦場外投注及六合彩;(二)為了減少街頭小販爭地盤及行賄收買警察,政府將小販發牌交予有民選監察的市政,並且透過市政及房署大量興建街市;(三)將緝毒工作分別交予新成立的海關和警隊同時執行。

如是者,權力分散理順之後,不必要的地下經濟活動也在陽光政策下,被市場力量取締,政府最後才成立廉署,完成歷史任務。至於拉警司葛柏的一幕,雖然為人津津樂道,但說到底也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事件。其時,葛柏回港接受審判,只用服刑兩年,之後他帶同家人逃亡到西班牙,賄款最終下落不明。廉署辦案的能力只是第二,最厲害的還是公關宣傳。
 
回顧七十年代的香港歷史,可以見到廉政的原則,就是減少干預,限制權力。高調打貪,只是一場劇,作用在於確立一種管治的訊息。可是,沒有權力下放和制約,打貪的樣板戲,只會讓統治者有藉口打擊異己,鞏固權力,到頭來貪污問題反而只會落得更制度化。